close
  東港黑鮪魚,2001年起連續4年的4月到6月黑鮪魚祭,打響了黑鮪魚名號,讓這個早年以日本為出口地的經濟魚類,成功地拓展了屏東的觀光人潮,原本就已經熱鬧的魚市,再加入觀光客後更加擁擠,而且觀光人潮更進一步衍申出東港地區餐飲、住宿等相關消費行為,美味且熱鬧的經濟背後,我們究竟是該悲該喜?
  "漁場"在經濟學裡所稱的共同資源,特點是缺乏財產權,取得無須支付任何代價,任何人(競爭性次產業)只要有能力均能分享此一資源,在有利可圖的狀況下,將有更多廠商加入此一市場,換言之,對於這是一個有今天無明天的行為,參與者基於理性自利的判斷下,將會盡全力"竭澤而漁"。
 對於這個現象,雖然對於人類尚感覺不到迫急危機,但是面對強力的行銷行為及市場需求,仍然感到憂心,在補撈技術日益進步的台灣,捕獲的黑鮪魚數量由2001年的六千尾到了2003年的八千尾,在可遇見的未來,東港漁民捕獲的黑鮪魚數量破萬,將是指日可待。
  無意怪罪辛苦的漁民,只是希望漁會可以對於黑鮪魚數量進行總量總制,對於超過補撈的的部份,可以留魚群一條路走,只是看到台菲二國漁船為捕抓高經濟價值的黑鮪魚而在海上發生衝突的新聞後,我知道總量管制是不可能的事,因為這已經是複雜的跨國利益行為了。
  雖然大自然有其自我復原的能力,但是在魚群急速減少的數量大到超過大自然復原能力時,將會造成一個無法彌補的缺憾,宛如"多多鳥"在滅絕前,人類的強力補抓一般,捕抓黑鮪魚行為在黑鮪魚捕光的那天前是不可能停止,我也不會天真的以為有停止的一天,只是衷心的希望,在我們面對未成熟的幼魚或懷孕的母魚時,留給它們一條生路吧!就當做留給後代子孫的禮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lami 的頭像
    walami

    瓦拉米

    wala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